前所未有!近300人今日齐聚佛山,就为了这条名贵特色淡水鱼!
----- 广告 -----
----- 广告 -----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
文/图 水产前沿 吴佳辉 实习生编辑 植银素
会议部分嘉宾合影
3月28日,“2018首届中国鳜鱼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佛山龙江碧桂园凤凰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水产前沿杂志、中国水产频道主办,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协办,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水产协会联合协办,广东德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鱼兴港水产有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西来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赞助。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何建国、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梁旭方、全国工商联水产商会鲜活水产委员会技术顾问姚国成、日本国立爱媛大学教授,海童饲料营养配方负责人高桥隆行、日本鱼病学会评议委员,著名鱼病专家(教授)水野芳嗣、中山大学教授李桂峰、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赵金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遵霖、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叶星、中山一力农业研究员叶卫、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吉泳龙、清远宇顺技术总监徐伟辉、徽三农产品总经理吴永学、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总经理韩柏升、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销售经理万贵林、广东德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华中大区经理黎宗祥、广东天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国强、佛山市鱼兴港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时忠、佛山市顺德区广添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伍广添、广州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文、江西来融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晋、浙江东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东等行业精英和养殖户共260多人参加本次论坛。
会议前排嘉宾
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弘致辞并主持上午的报告环节
水产前沿杂志编辑部李静代表主办方致辞
鲈鳜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食用鱼类,有着广泛的消费基础,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消费升级的品种。这几年,作为外来品种的加州鲈,在人工配合饲料上取得了突破,养殖区域与规模不断扩大,整个产业面临大的发展机遇。在加州鲈取得大的突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鳜鱼。
相对于加州鲈,作为本土品种的鳜鱼,有着更广泛的养殖与消费基础,但长期以来,鳜鱼一直受制于特殊食性和病害,发展缓慢。可喜的是,近年来,鳜鱼产业在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突破,比如在良种选育、在全程人工配合饲料养殖、在鳜鱼的虹彩病毒疫苗的研发。可以说,整个产业目前正处在大突破的前夜,大家都在期待雄鸡啼白,东方破晓的那一刻。
李桂峰《中国鳜产业发展概况及前景》
中山大学李桂峰教授
我国鳜鱼养殖从以天然捕捞为主的鳜鱼的人工试养到鳜鱼的人工繁育成功,再到2008年鳜鱼人工养殖产业鼎盛发展时期,苗种和养殖模式的研究有了许多进展。总体来说,全国鳜鱼的养殖产量在2010年前后经历了两次跨越式的发展,2010年之后则处于平稳发展的态势,在2016年突破30万吨。
然而,当前鳜鱼产业发展中仍面临许多问题。
食品安全:自从水产品安全纳入监管后,十三年间,孔雀石绿与鳜,每年都上报上网。鳜产业早几年几乎成了高危产业。结果导致养鱼的不能卖,卖鱼的不敢销,吃鱼的不愿买。然而,其文化底蕴浓厚的属性使得产量和价格都持续的小幅提升。
种业发展缺乏科学的指导:过度近交导致种质退化,鳜生长性能、抗逆抗病性能受到影响。养殖普通鳜个体的生长性状平均下降20-30%,抗逆性差,养殖平均成活率仅60%左右。鳜种苗生产中种苗畸型率升高,达到近30%。
产业发展对饵料鱼的依存度高:供求的应节性、依懒性问题突出,1:4的养殖面积配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且饵料鱼受制于季节,饲料鱼贵且难找。
病害问题突出:在造成大量养殖鳜死亡的同时,也浪费了巨大的饵料鱼资源。特别是虹彩病毒ISKNV危害严重,感染鳜7-10天死亡率接近100%,曾导致我国养殖鳜减产30%。
制种技术单一,配套技术不足:从表格可以看出,养殖周期在一年以内,雌性的生长速度比雄性有优势,但在1年之后,雄性的生长速度高于雌性。所以,可以根据其生长阶段的不同来改变出塘时间,不应当只是生产雌性鳜鱼。
众多问题限了制鳜鱼产业的发展,但也说明了鳜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选育方面来说,根据养殖端的需求,目前,全雌翘嘴鳜的诱导、抗逆性强的杂交鳜、易驯化的种苗都得到研发,也有了相应的进展。而人工配合饲料的开发,对于产业的推动作用将是巨大的。不论是翘嘴鳜还是杂交鳜目前均表现出人工干预下食性转变的可能,并有可能进一步为鳜产业获得更大的商业机会。
何建国《鳜鱼病毒病防控技术》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院长何建国教授
鳜鱼的病害多,而造成较大损失的病害有四种,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鳜蛙虹彩病毒(MRV)、嗜水气单胞菌、指环虫。
本次会议上,何建国院长则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鳜蛙虹彩病毒(MRV)两种病害进行讲解。
利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理化特性,在实验条件下能够对其有效防治。
1、ISKNV对热(50℃,30min)、酸(pH 3)、碱(pH 12)、氯仿和紫外线敏感。
2、30℃或40℃处理30min, ISKNV可以导致鳜鱼100%的死亡,50℃处理30min ISKNV对鳜鱼没有致病力;病毒悬液在室温保存15d、4℃ 6个月、-20℃和-70℃ 18个月,病毒对鳜鱼仍有致病力。
3、ISKNV经氯仿4℃处理30min,病毒没有致病力。
4、病毒悬液经紫外灯照射(距离50mm)30min,病毒没有了致病力。
5、次氯酸钠对ISKNV的灭活效果最好,在有效浓度达到100ppm,病毒没有了致病力。
6、高锰酸钾浓度达到100ppm以上才对病毒具有灭活作用。
7、甲醛只有浓度达到1000ppm才对病毒有灭活作用。
8、碘在其常用浓度(25-50ppm)对病毒没有灭活作用,即使碘的浓度达到100ppm也不能有效灭活ISKNV。
由此可见,在鳜鱼养殖过程中,使用含氯制剂消毒养殖水体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然而, ISKNV具有潜伏感染期,这需要注意苗种的筛选,可通过快速检测筛选不带病毒的种苗。
一旦病毒爆发,目前还没有能够治疗病毒的药物或或者说对抗病毒的产品。而预防病毒爆发的最有效途径则是疫苗。针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疫苗目前也有所进展,预计2018年就能进行应用。
建立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对ISKNV/RSIV)高敏感MFF-1细胞系,解决了国内长期以来无法对ISKNV/RSIV进行体外培养的瓶颈问题;此前的近20年间,国际上仅日本能够对RSIV型病毒进行体外培养。基于MFF-1细胞培养系统研制的佐剂型ISKNV/RSIV全细胞灭活疫苗,实验室内免疫保护效果100%,田间试验免疫保护效果在95%以上;不同种株间可以交叉保护。目前,ISKNV病疫苗已经进入第三方复核阶段,2018年可获得新兽药证书。生产应用指日可待。
何建国院长讲的第二个引起重大损失的病毒——鳜蛙虹彩病毒 Mandarin Ranavirus, MRV,目前疫苗研发的进展也有很大突破。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鳜蛙虹彩病毒(MRV)二联灭活疫苗的攻毒实验表明,保护率分别为97%和100%。
广告
梁旭方《鳜鱼摄食机理及人工驯饲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鳜鱼研究中心梁旭方教授
鳜鱼的价格是世界第一大养殖鱼类草鱼的10倍,年产值与草鱼相当,超200亿元。而饲料是制约鳜鱼产业发展的关键。鳜鱼终生只食活饵料鱼,用饲料替代活鱼养鳜是世界级的难题。
鳜鱼在深夜或傍晚的摄食能力较强,依靠侧线振动诱捕活饵能力强,这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
通过实验发现,用人工饲料驯化的鳜鱼,30%的鱼生长速度快,20%吃饲料少,且容易发病并感染其他鱼。鳜鱼驯料无法单靠饲料工艺的改进,还需要通过选育来改进。
然而,通过近交选育的鳜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的非常快。只能扩大范围寻找亲本,发现易驯食的品系在中国的中部比较集中。
结果表明,经过选育的“杂交鳜”,其驯化效果也更为明显。
高桥隆行《鳜鱼营养需求研究与应用》
日本国立爱媛大学教授、海通饲料营养配方负责人高桥隆行
1995年后,鳜鱼生产总量大幅增长,到2014年达到约30万吨。目前,活鱼饵料的供给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经推断,随着配合饲料的推进和发展,配合饲料的产量或将进一步提高,孵化鱼苗、稚鱼的配合饲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大会上,高桥隆行教授关于推进鳜鱼配合饲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解。
1、鳜鱼的配合饲料化:充分了解鳜鱼的摄食习性和诱食性后再进行配方和生产。
鳜鱼具有选择性捕食鱼苗作为其饵料的特殊习性,人工饲料的开发需要满足形状,色斑,活动等视觉方面的要素。孵化鱼苗在全长约10 mm时形成胃腺,可对该时期的人工开口料深入研究。研究证明,直径1mm、长5mm的饵料口感适宜、柔软,且在水中具有漂浮、缓慢下沉的特性。另一方面,成鱼的摄食特性更容易捕食横向形状且有眼状黑点的饲料,成功驯化后投喂配合饲料可确保鱼苗顺利的成长。
鳜鱼养殖产量统计图
鳜鱼鱼苗的摄食选择
2、鳜鱼的营养需求:对于鳜鱼而言最重要的需求物质不是蛋白质,而是氨基酸。
鳜鱼所需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是氨基酸,而非蛋白质。即便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需求,氨基酸含量不适宜也没有意义。因此,为了推进配合饲料的发展,制定好氨基酸的需求量是非常必要的。经研究,鱼粉和南极虾粉具备鳜鱼所需的全部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蛋白质原料和氨基酸供给源头。
3、鳜鱼的能量消耗:能量适宜的饲料可提高鱼的蛋白质转换效率,从而达到低成本快速成长的生产养殖。
鳜鱼根据自身体重来控制摄食量,其每天的摄食量是一定的。若投喂高能量饲料可少喂料,反之则需大量投喂。维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和能量含量的适合比例可最大化的利用蛋白质,从而使鳜鱼的成长效率达到最佳效果。经高桥隆行教授研究,鳜鱼蛋白质和能量含量的适宜比例在70-120范围内。
4、鳜鱼配合饲料的评价标准:蛋白质原料的品质、能量及氨基酸的平衡性
配合饲料的质量好坏取决于蛋白质原料的品质、能量及氨基酸的平衡性,而不是价格、鱼粉及蛋白质含量。为推进鳜鱼人工配合饲料配料化,高桥隆行教授将会对蛋白质比例、氨基酸含量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开发。
赵金良《鳜鱼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概况》
上海海洋大学赵金良教授
鳜鱼是东亚特有的品种,大概是12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国有10种。鳜和斑鳜分布最北,是横跨东洋地区和古北区的两个广布种。其他各种皆集中分布于江、淮流域以南, 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南和红河流域以东,台湾省无鳜类分布。
全国鳜苗种的主产区为广东省,长江流域各省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总苗种产量在20亿尾以上,广东省占了98%以上,长江流域2%。成鱼产量在29.6万吨,广东省占1/3;长江流域1/2,其他1/6。
从靠捕捞野生苗种到人工育苗,鳜鱼产业一直在向前发展,也有许多新的突破。比如说:翘嘴鳜“华康1号”,其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翘嘴鳜相比,1龄鱼平均体重提高18.5%;秋浦杂交斑鳜,驯化后可摄食冰鲜饲料;在相同养殖条件下, 6月龄平均体重比斑鳜提高160.0%以上,饲料系数较斑鳜低,营养成分组成比例与斑鳜相近;长珠杂交鳜,7月龄鱼成活率比母本翘嘴鳜提高20%,平均体重是父本斑鳜的3.2倍;金鳜全身金黄,也能作为观赏鱼。
虽然鳜鱼产业有许多可喜的进展,但鳜鱼产业不能盲目发展,理性对待才能正确推动行业的发展。一旦饲料养殖突破,预计产量陡增、品质下降、价格下滑( 贴到“鲈鱼价” ),行业整体效益走低。而广东苗场基本决定了全国鳜鱼苗种的质量,建议苗场每隔2-3年更新亲本。加大品种改良,适应生产需求。我们有优良品种不一定能养好,在不同的场所养殖情况有差异。不同的塘养殖效果也有所差异。所以,要养好鳜鱼,综合管理具有关键作用。
叶星《鳜鱼选育种研究进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叶星研究员
“国以农为本,粮以种为先”。良种对作物种植业、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生产力的提升同样重要!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已超过56%,其中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水产上,根据2011年FAO的统计,良种对养殖产品单产增加的。贡献率已达到25%,估计我国水产良种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
鳜鱼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其生理习性也有些特殊。
从图中可以发现,鳜鱼为底层性鱼类,具有打窝的习性。所以,池塘底质的优劣将影响其生长。
为了改善整个池塘溶解氧水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并非白天就不用开增氧机。
除了生理习性上的研究,鱼类分子选育技术也在翘嘴鳜“广清1号”得到应用。
叶卫《鳜鱼工厂化养殖管理要点及效益分析》
中山一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叶卫研究员
鳜鱼是我国特有的名贵鱼类,在国内外市场都非常具有竞争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人工养殖,目前养殖区已达十几个省市,养殖产量达到30万吨。可以说鳜鱼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鳜鱼人工饲料驯化和健康养殖,是养殖技术的全面创新和巨大进步,将大大促进鳜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鳜鱼人工饲料养殖分为苗种驯食人工配合饲料和人工饲料喂养商品鳜两个方面。
以下为中山一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鳜鱼驯料过程。
苗种驯食人工饲料,中山一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驯食人工饲料,2个养殖池共用一个过滤系统, 集污区能将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截留,定期排出系统外的污水处理池。生物处理区放置高比表面积的滤料,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分解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杀菌区杀灭水中的有害菌及藻类。温度调节区调节所需的温度。经处理好的水由回水管返回养殖池,循环使用。苗种选择全长3-5厘米生长速度最快的翘嘴鳜,从3厘米开始驯化,投喂全价粉料做成软颗粒或缓沉型膨化饲料。根据水温的差异,投喂人工饲料的鳜鱼生长速度有所差异。
水温25-26℃,每立方米水体放苗600-800尾,经过15天驯养,完全摄食人工饲料,鱼苗达到7-8公分(10克左右);水温28-29 ℃,每立方米水体放苗300-400尾,经过30天驯养,完全摄食人工饲料,鱼苗达到12-13公分(30克左右)。
区别于苗种驯食人工饲料,商品鳜循环水养殖也有诸多讲究。
虹彩病毒防不胜防,而疫苗的研发对于整个产业的推动是巨大的,我们也期待疫苗的正式运用。
总体养殖下来,500克鱼养殖成本合计17.3元/斤鱼。
徐伟辉《各地鳜鱼养殖情况分析及鳜鱼投苗技术》
清远宇顺技术总监徐伟辉
鳜鱼养殖主要在广东、湖北、江苏、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由于各个区域养殖方式的差异,各地情况也有所不同。
广东地区
全国鳜鱼苗种主产区,鳜鱼养殖量大、产量高、技术好、配套成熟、养殖时间长、但成本偏高。
发展机会:
1、鳜鱼苗:做好口碑,有量更要有质
2、降低饵料系数:水好底好管理好
3、好行情卖高价:养殖早鳜和晚鳜
4、工厂化和饲料养殖:是未来的趋势但技术有待成熟
湖北地区
养殖量较大,成功率偏低,产量1000斤/亩左右,养殖技术和配套不够成熟;但养殖水面大,塘租便宜,资源廉价,冬季饵料鱼多而廉价。
发展机会:
1 、提升养殖技术:充分利用当地廉价资源养殖鲮鱼,低成本养殖桂鱼
2、低密度养早鳜:500-800尾/亩,低密度快大早卖鱼
3、养殖中晚鳜:七月中下旬放鳜鱼苗,四五月份卖鳜鱼,十月份开始当地鲮鱼和鲫鱼较便宜
江苏地区
养殖量较大,套养量大,精养池集中,发病率较高,但异育银鲫水花多而便,桂鱼价稍高,冬季野杂鱼丰富。
发展机会:
1、鳜鱼苗种标粗:鳜鱼苗种需求量大,但要提升标粗成活率
2、反季节养殖鳜鱼:适合苏北当地冬季鲫鱼仔多的地方
3、提升病害防控技术:尤其是精养鳜鱼地区
江西地区
土塘精养鳜鱼发展落后技术和配套不成熟,但水库多,野杂鱼资源丰富。
发展机会:
1、水库套养鳜鱼:放10cm-1两的大苗,200尾/亩以下,饵料鱼足;
2、喂冰鲜养殖鳜鱼:鄱阳湖附近野杂鱼多而便宜,养殖成本低,发展潜力巨大;
3、反季节养殖鳜鱼:鄱阳湖附近冬季活鲫鱼和餐条鱼多而便宜,1-2元/斤。
湖南地区
土塘精养鳜鱼发展落后技术和配套不成熟,野杂鱼资源较为丰富,另衡阳地区靠近广东有天时地利优势。
发展机会:喂冰鲜养殖鳜鱼,土塘活饵精养参考湖北学习广东
安徽地区
养殖技术落后,塘租便宜,有安徽臭鳜加工厂,鳜鱼卖价较高。
发展机会:提高养殖技术
最后附上正常温度下,各种规格的桂花鱼对应适口饵料鱼规格及高温期正常日吃食量表仅供参考。
吉泳龙《广东鳜鱼养殖新理念与新趋势》
台州金湖机电有限公司技术顾问吉泳龙
鳜鱼养殖集中在几个省份,而广东省内则主要分布在佛山、肇庆、江门、清远、中山等地。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佛山是鳜鱼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不可避免的是,鳜鱼的高发病害对鳜鱼的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
这几年的走访调查可以发现,同一批苗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养殖结果、同一个区域不同的苗有不同的养殖结果、同一个区域同一批苗有不同的养殖结果。也就是说,所有的疾病都是条件致病的。我认为,微生物是解决鱼塘根源问题唯一途径。
其作用是:
1、分解鱼塘有机质、粪便、残饵等
2、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3、预防肠胃炎
使用方法:倾倒鱼塘,高温期加芽孢
吴永学《臭鳜鱼加工产业变革与鳜鱼消费市场分析》
黄山市休宁县徽三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吴永学总经理
鳜鱼近几年在选育、饵料等多个方面有所突破,从消费端来说,鳜鱼的产品加工方面也有所突破。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徽菜的代表菜臭鳜鱼,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传统臭鳜鱼口感过柴,太咸太臭,品质不稳定。并且,现代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臭鳜鱼的加工势必向烹煮简便、口感佳的方向发展。
李建海《鳜鱼专用饲料的开发与应用》
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李建海
海童仔稚鱼料按加工工艺分为:漂浮型、沉降型两种类型。仔稚鱼料——育苗料的驯料过程仔鱼期在孵化后放置 1-3 天,在第 3-5 天开始喂轮虫(最好是小球藻+乳酸菌的强化轮虫),在喂养轮虫的最后2天用少量的海童微粒子3#料( 140um~185um),混合到轮虫一起喂养,通过海童微粒子饲料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和诱食性这一特点,使仔鱼提前熟悉配合饲料的气息。
稚鱼期:在稚鱼期的卤虫阶段,可以用海童1#、2#开口料和卤虫交替使用,例如:若每天四次的饲喂时,早上第一餐上喂海童开口料1#、2#,第二餐喂卤虫,第三餐再喂海童开口料,第四餐再喂卤虫的方法。5-7天以后就可以完全用海童仔稚鱼料3#、4#来替代桡足类喂养。
虽然会议已经进行了一整天,但互动环节依旧引燃全场!
互动环节主持人李桂峰教授
互动嘉宾
由于提问人员太多,笔者在此只做部分记录。
1、成鱼解剖之后脂肪不够白,肝脏发红,是什么原因?跟药残有关吗?如何解决?
解答:这可能与饲料有关,建议换一下别的饲料试试。也可能是车轮虫黄药水残留的原因,一般残留时间长达1个多月。可以泼洒维生素C,加快降解速度。
2、桂花鱼的虹彩病毒是否能够预防?
解读:桂花鱼虹彩病毒是防不胜防的,目前有效的措施是注射疫苗。
3、目前二联疫苗的开发使用,有没有高效的操作方式?
解答:疫苗是采取注射的方式,目前也开发了一套自动注射系统,更为高效。
4、许多水产品都采用追溯系统,为什么在鳜鱼产业上没有大范围推广?
解答:追溯系统在现代科技的应用上不是问题,但是涉及到输入方的诚信输入问题。
5、目前工厂化养殖技术是否成熟?有没有值得参观的案例?
解答:鳜鱼的工厂化养殖是从去年开始的,需要易驯化的和已经进行饲料驯化的鳜鱼才可以进行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的关键在于苗种质量的优劣,而饲料则影响水质。由于鳜鱼饲料蛋白含量高,养殖池若没有好的排污系统,水质则很难调控,病害也就高发。参观的案例,中山一力主要是驯化苗种,万州水产研究所蛮成功的,都可以是参观的例子。
6、连续阴雨的梅雨季节,鳜鱼的死亡率很高,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因为倒藻和水质突变?
解答: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溶解氧含量和水质变化。广东地区的增氧机功率高,安徽等其他地区就算把全塘的增氧机都开了也无法满足溶解氧的需求,时间久就容易大面积死亡。而水质的变化,或者说是倒藻的时候,PH变化大,通过改底和微生物制剂的调节会有较大转变。
7、半斤以下的鳜鱼出现烂身病是不是就不能继续养殖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会是诺卡氏菌病?
解答:目前来说,还没有在鳜鱼身上检测到诺卡氏菌病的。因为没有经过镜检等一系列检测,目前无法做出解答,有可能是爱德华细菌病。
现场花絮: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未获书面许可,一律禁止转载!谢谢合作!
-----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